荷包香囊 按满族人的传统习俗,外出行猎时都在腰间系挂装食物的皮囊,便于在远途中充饥。后来,他们仿效汉人用绫罗绸缎等丝织品制作荷包、香囊、褡裢、火镰袋、扇套等既实用又有装饰意味的小挂件,佩挂在腰带两侧。而女子则把荷包、香囊等挂在钮扣上,后来又有镜套、牌套、表套等织绣小件。
彩绸荷包(传世品)
着便服、挂什件的男子
清香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烟荷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瓜皮帽 瓜皮帽是以六瓣合缝的便帽,也称“小帽子”,取其六合一统之意,创自明朝。其质料夏秋用纱,春冬用缎,颜色多为黑色,里子用红色,讲究的还用锦缎滚边。这种小帽形式很多,有平顶、尖顶、硬胎、软胎之别。平顶大都是硬胎,内衬棉花;尖顶大都为软胎,取其便利,不戴时可折起来装入衣袋里。便帽上有“结子”,结子一般是用红色丝线编成的,有丧则用黑色或白色;结子的大小,也随流行而变;也有不用帽结而以珊瑚、水晶、料珠等代替的。帽缘正中,另缀一块四方形的帽准作为装饰,这种帽准一般多用玉,也有用碧霞珠宝的。
马 褂 清代男子一般的装束是长袍或长衫配马褂、马甲,腰束长腰带。马褂长至肚脐,左右侧缝和后中缝开衩,袖口平直(无马蹄袖端),有的袖长过手,有的袖长仅至手腕,开襟形式有对襟、大襟、琵琶襟等。女式马褂款式有挽袖(袖比手臂长的)、舒袖(袖不及手臂长的)两类。衣身长短肥瘦的流行变化,与男式马褂差不多。但女式马褂全身施纹彩,并用花边镶饰。
琵琶襟马褂(传世实物)
穿对襟马褂及行袍者
晚清刺绣对襟女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