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先秦

2011-9-25 23:10| 发布者: 档案馆| 查看: 4903| 评论: 0|来自: 华文教育

摘要: 中国的衣冠服饰历史上可追溯至三皇五帝时代,大约在夏商时期服饰制度初见端倪,到了周代渐趋完善,并被纳入“礼治”范围。当时的服饰依据穿着者的身份、地位而有所不同。商周时期,服饰形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衣用 ...
   中国的衣冠服饰历史上可追溯至三皇五帝时代,大约在夏商时期服饰制度初见端倪,到了周代渐趋完善,并被纳入“礼治”范围。当时的服饰依据穿着者的身份、地位而有所不同。
    
    商周时期,服饰形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即青、赤、黄、白、黑等五种原色;裳用间色,即以正色相调配而成的混合色。服装以小袖为多,衣长通常在膝盖部位,腰间则用条带系束。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一种名为“深衣”的新型连体服饰。深衣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服饰样式,故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用作常福、礼服,且被用作祭服。在战国时期,胡服的诞生打破了服饰的旧样式。胡服的短衣、长裤和革靴设计,善于骑射,便于活动,广为盛行,“胡服骑射”成为佳话。

    先秦时期的鞋履,主要有履、舄、鞋、靴等形制。诸履之中,以舄为贵。周代君王之舄有白、黑、赤三种颜色,分别在不同场合穿着。鞋是一种高帮的便履,以皮革制成;靴则是胡人骑马射箭时所穿,后来被汉人逐渐接纳。

 

    先秦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五个时期。中国的服饰制度在夏、商、西周时期已基本确立。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子论辩、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动荡的社会局面和活跃的思想状态,使服饰得到了广泛的交流和快速的发展。作为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表征,先秦时期服饰的整体特征是以“礼教”为中心的,其中反映了一些中国早期朴素的宇宙观和道德观,它对于维护当时的统治秩序产生了重要作用。

 

戴卷筒式冠巾、穿华丽服装的贵族男子(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人)

12345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