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清朝

2011-9-26 01:48| 发布者: 档案馆| 查看: 5884| 评论: 0|来自: 华文教育

摘要: 清朝是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政权,因其长期处于游牧生活和征战状态,所以紧身、简洁、便于骑射是其服饰文化的主要特征,这与汉族传统的服饰文化差异较大。清朝统治者一直对自己的民族服饰有着独特的理解,他们不 ...

    翎 子

    清代戴礼帽时,一般在顶珠之下都装有一支6-7cm长的、用白玉或翡翠制作的翎管,这翎管主要是用来安插翎枝的。清朝的翎子有花翎、蓝翎之别,以花翎为贵。花翎用孔雀翎毛,有一眼、二眼、三眼之分。所谓“眼”,就是指翎毛尾梢的彩色斑纹。孔雀翎中,又以三眼最贵;蓝翎则以鹳羽为之,无眼。清朝翎子的装法是将翎子拖在脑后。

 

凉帽(传世实物)

 

穿补服的官吏(清人《关天培写真像》)

 

暖帽(传世实物)

 

清单眼、双眼、三眼孔雀花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冠帽上的顶子(传世实物)

    补 服

    清代补服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对明朝官服的直接承袭,补服是清代文武百官的重要官服,也是清代的礼服。补服以装饰于前胸及后背的补子的不同图案来区别官位的高低。皇室成员用圆形补子,各级官员均用方形补子。补服的造型特点是:圆领,对襟,平袖,袖与肘齐,衣长至膝下。门襟有五颗纽扣,是一种宽松肥大的石青色外衣,当时也称之为“外套”。

    清代补服的补子纹样分皇族和百官两大类。皇族补服纹样为:五爪金龙或四爪蟒。各品级文武官员纹样为:文官一品用仙鹤;二品用锦鸡;三品用孔雀;四品用雁;五品用白鹇;六品用鹭鸶;七品用鶒鸂;八品用鹌鹑;九品用练雀。武官一品用麒麟;二品用狮子;三品用豹;四品用虎;五品用熊;六品用彪;七品和八品用犀牛;九品用海马。

 

清《万树园赐宴图》中穿吉服袍外罩补褂的官员们

 

亲王补子——团龙(传世实物)

 

武一品官补子——麒麟(传世实物)

 

武三品官补子——豹(传世实物)

 

武六品官补 ——彪(传世实物)

 


文一品官补子——仙鹤(传世实物)

    朝 珠

    朝珠源于佛教数珠。清代皇帝祖先信奉佛教,因此,清代冠服配饰中的朝珠也和佛教数珠有关。按清代冠服制度,穿礼服时必于胸前挂朝珠。朝珠由108粒珠贯穿而成。每隔27颗穿入一颗材质不同的大珠,称为“佛头”,与垂于胸前正中的那颗“佛头”相对的一颗大珠叫“佛头塔”,由佛头塔缀黄绦,中穿背云,末端坠一葫芦形佛嘴。背云和佛嘴垂于背后。在佛头塔两侧缀有三串小珠,每串10颗小珠。一侧缀两串,另一侧缀一串;男的两串在左,女的两串在右。朝珠的质料以产于松花江的东珠为最贵重,此外还有翡翠、玛瑙、白玉等。

 

穿朝服、佩三串朝珠的清朝皇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像》)

 


清代朝珠(根据传世实物绘制,高春明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