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服:
王有六冕,后有六服。周制掌管王后的穿着则为“内司服”《周礼 天官 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袆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其中前三种用于祭祀,后三种用于朝会。袆衣、揄狄,阙狄,都以翟鸟为纹饰,所谓“三翟”(汉郑玄注:“狄当为翟。翟,雉名……”)。
所用衣料为黑色纱榖,为了衬托出衣上的纹彩,特地在衣内缀一层白色夹里,即《周礼》所谓的“素沙”。与这些服装相配用的还有大带、蔽膝及袜舄等等。
参考《通典》对六服的注释:
①袆衣:玄色。刻缯彩绘翚文(彩绢刻成雉鸡之形,加以彩绘的纹饰)从王祭先王服袆衣,王着二章纹的希冕。 袆衣是皇后最高形制的礼服。
②揄翟:青色。刻缯并彩画摇的文饰。后从王祭先公服揄翟,王着七章纹的薜冕。 揄翟也是皇太子妃最高级别的礼服。
③阙翟:赤色。只在缯上刻出文饰,而不彩画。后从先王祭群小祀则服阙翟,王着衣无章纹、裳仅一纹的玄冕。
④鞠衣:王后亲蚕礼的礼服。“黄桑服也,色如曲尘,象桑叶始生。月令:‘三月,荐鞠衣于先帝’,告桑事。” 所以,自然是桑黄色了。
⑤襢衣(展衣),以礼见王及宾客之服,其色白。
⑥褖衣,御于王之服,亦以燕居,其色黑。不过也作“士妻的命服”讲。《礼·玉藻》:“再命褘衣,一命襢衣,士褖衣。” 《注》“此子、男之夫人及其卿大夫士之妻命服也。……诸侯之臣皆分为三等,其妻以次受此服也。……侯、伯、子、男之臣,卿为上,大夫次之,士次之。褖或作税。”
周制六服是后妃礼服的模式蓝本,后世在此基础上或有变易。唐武德令中,皇后的三种服装有袆衣、鞠衣、钿钗襢衣;皇太子妃的三种服装有褕翟、鞠衣、钿钗礼衣。命妇的六种服装有翟衣、钿钗礼衣、礼衣、公服、半袖裙襦、花钗礼衣。
宋代命妇随男子官服而厘分等级,各内外命妇有袆衣、褕翟、鞠衣、朱衣、钿钗礼衣和常服。皇后受册、朝谒景灵宫、朝会及诸大事服袆衣。妃及皇太子妃受册,朝会服褕翟。皇后亲蚕服鞠衣。命妇朝谒皇帝及垂辇服朱衣。宴见宾客服钿钗礼衣。命妇服除皇后袆衣戴九龙四凤冠,冠有大小花枝各12枝,并加左右各二博鬓(即冠旁左右如两叶状的饰物,后世谓之掩鬓),青罗绣翟(文雉)12等(即十二重行)外。
洪武四年,因文武官改用梁冠绛衣为朝服,不用冕,故命妇亦不用翟衣,改以山松特髻、假鬓花钿、真红大袖衣、珠翠蹙金、霞帔为朝服。以珠翠角冠,金珠花钗,阔袖杂色绿缘衣为燕居之服。后又作多次微调,直到这种后妃礼服的使命最终结束。
袆衣示意图,衣上的翟纹只是个意思,按理应该是十二行

袆衣穿戴图

明代翟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