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汉韵网 首页 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冬至

清明|端午|冬至

葭灰土炭,图歌消寒——冬至之娱
葭灰土炭,图歌消寒——冬至之娱
  1.冬至悬土炭  先民也很善于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有时候也会做个小实验来寓教于乐一下。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冬至悬土炭”习俗:《史记》载:“冬至,短极,悬土炭。”就是说,在冬至前三日,悬土炭于天平木杆两端 ...
2011-9-29 21:11
新装雍容,衣饰应景——冬至之衣
新装雍容,衣饰应景 ——冬季之衣   汉代五行思想浓郁,四望与四季分别染上了象征其自身的颜色——东为春,其色青;南为夏,其色赤;西为秋,其色白;北为冬,其色玄。在完整记述了二十四节气的《淮南子》中有:“ ...
2011-9-29 20:56
祭天迎日、缅怀祖德——冬至之祭
祭天迎日、缅怀祖德——冬至之祭
  1.国祭仪式——郊天  在古时,天子祭天是冬至最重大的保留节目,若要类比,似乎有点类似于当今央视的春节晚会——不同的是,当时只用折腾天子及其臣下百十人。浮躁的我们总以为隆重等于闹腾,实际却有一种盛大 ...
2011-9-29 20:53
冬至诗词鉴赏
  诗词讲究用典,因此所有的节日诗篇中多会出现那个节日最有代表性的物事。比如,冬至诗词中“葭灰”“吹葭”等出现的频率最高;冬至,这个和诗词同时兴起的节日屡被吟诵,那些淡淡的墨迹里有瑞气祥和的太平颂,也 ...
2011-9-29 20:50
岁首之日,冬至如年——冬至的历史流转
  据《尚书·尧典》载,在尧帝时,“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以观测鸟、火、虚、昴四颗恒星在黄昏时正处于南中天的日子,来定出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作为划分一年四季的标准。《尚书考 ...
2011-9-29 20:49
阴极之至,一阳始生——冬至节的内涵及意义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唐 杜甫 小至    这首诗是冬至节诸多诗词中颇动 ...
2011-9-29 20:48
二 端午之节物风俗
二 端午之节物风俗
(一)禳解祛除之俗    五月正值“恶月”,蚊虫孳生,病邪流行,故禳解灾邪是端午节第一大主题,由此衍生了各种趋避恶晦的节俗,如洒扫庭院、悬戴药草、兰汤祓禊、佩戴香囊、饮雄黄酒、吃五毒饼、游百病等。华夏民 ...
2011-9-29 20:17
一 端午溯源
一 端午溯源
端午之名,端,正也,始也。本为五月的第一个五日。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如将一年比一天,岁中五月恰如一日之正午,或许就是后来“五”渐渐通为“午”的原因了,故端五又即端午;又因午时为“阳辰”, ...
2011-9-29 20:14
让端阳佳节重归华夏人民的生活——端午复兴倡议
【内容简述】   端午复兴,即让端午节重新回归我国人民的生活。主要包括:复兴禳解祛除之俗(浴兰汤着汉服、绣香囊赠香囊、悬艾叶挂菖蒲熏苍术、系五色丝长命缕、戴石榴花、健人、豆娘、艾虎、刺五毒刻桃印剪纸葫芦 ...
2011-9-29 20:13
五 重建人文诗性信仰,再寻华夏明媚春光——寒食、清明节复兴方案
由于寒食与清明之间的继承与融合的关系,两者互为一体、难解难分,故我们对寒食、清明两节不做严格的区分,将其视为一个节日的整体,统称“寒食清明”之节。(一)寒食清明节在当代中国的流传现状   直到今天,清明 ...
2011-9-29 20:11
四 “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节之节物风俗
如本文所述,清明节的风俗基本继承自寒食节,所以,完全可以说,所谓清明节风俗,实际上就是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寒食节风俗。祭俗、食俗、娱俗,大体上别无二致。不过在食俗方面还是稍有不同,寒食节食俗,皆为冷食事先 ...
2011-9-29 20:10
三 寒食已逝、清明尤存——寒食向清明的节令演变
上巳、寒食的消失和清明节地位的上升,是华夏岁时节日演变中的重要现象。对此,民俗专家们做过多年的专门研究,让我们来看专家们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著名民俗学家黄涛先生指出,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清明节的 ...
2011-9-29 20:10
二 “未到清明先禁火,还依桑下系秋千”——寒食节之节物风俗
二 “未到清明先禁火,还依桑下系秋千”——寒食节之节物风俗
一原风俗异衣裘,流落来从绵上州。未到清明先禁火,还依桑下系千秋。 ——黄庭坚《观化十五首》    我们先来看,《荆楚岁时记》中对寒食节物风俗的记载。 “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
2011-9-29 20:09
一 “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远去的节日:寒食节
一 “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远去的节日:寒食节
寒食节的意义远大于清明,若比做母子,寒食为母,清明为子。清明尤在,而寒食早已不存。也可以说,寒食伴随着吹面不寒的杨柳之风,在岁时节日的演变过程中静静的融入了清明。寒食滋养了清明,清明由一个节气上升为最 ...
2011-9-29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