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汉韵网 首页 汉服知识 精华文选 查看内容

汉服系统知识大纲

2011-10-13 05:3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1185| 评论: 0|原作者: 蔡宛迎等|来自: 信息员整理

摘要: 本文从首服、体服、足衣、饰件、佩绶制度 到服饰场合全面介绍了汉服的系统知识
首服(三)
 

(三)盔帽类:

帽本源于冠、巾。帽与冠的区别在于戴法——帽戴法简便,一般直接覆扣于头上,不需要像冠一样专以衡笄固定;帽与巾的区别在于形制——原始的帽一般先做一个特定形状的模型,再在外表贴覆料,而巾的本义则强调折叠缚裹。不过到了后来,三者在区分上越来越模糊,几乎是殊途同归了。


盔,是军事交战时用来保护头部的特殊帽冠,殷墟甲骨文中有称作的武冠,字形象胄顶有缨饰。《说文》云:胄,兜鍪也。清段玉裁注:兜鍪,首铠也。按古谓之胄,汉谓之兜鍪,今谓之盔。胄非常人所冠,十分沉重,有达二、三公斤者。


笠帽:顶饰有红缨,初为轻藤所制,后改为厚毡,能御兵刃。为明末武将、勇士所好。


帷帽:原属胡装,一般用皂纱制成,宽檐,檐下制有下垂的丝网或薄绢,其长到颈部,以作掩面,至隋唐把四周的垂网改短,亦称浅露。据记载帷帽为晋代所创。


胄:秦汉前的战冠。一般为铜制,形上尖下圆,如倒置的盎,以御兵刃,为保护头部需衬帻。用带束结于颈下,胄上多有兽面以作装饰。


兜鍪:兜鍪形较方而短,有用铁片铸成,也有以厚革制之,在其表缀于铁片,并有护耳,较胄轻便灵活,便于作战,为汉代武将常用。


胄帻:胄和帻结合的战冠,历代甚为常用,平日戴帻,出征作战则加上胄,这种胄较商周的青铜胄薄而轻便,顶上常饰有红缨,有高而圆尖的胄帻,也有圆而似锅的胄帻,为秦汉两代武将、卫士出征时所用。


凤翅盔: 这是古代武将最常用的盔式,其形制一般以厚革制,额前有铁片为沿,以护额掩耳,其铁,铜片常饰有飞鸟双翼迎风的纹饰,故称风翅盔,有时盔顶也加铁片为纹饰,并在盔上装缀明珠或玉翠,为唐宋两代武将常戴,多配穿华丽的明光铠。此盔在宋代更为盛行。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