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汉韵网 首页 传统节日 清明|端午|冬至 查看内容

祭天迎日、缅怀祖德——冬至之祭

2011-9-29 20:5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46| 评论: 0

摘要:   1.国祭仪式——郊天  在古时,天子祭天是冬至最重大的保留节目,若要类比,似乎有点类似于当今央视的春节晚会——不同的是,当时只用折腾天子及其臣下百十人。浮躁的我们总以为隆重等于闹腾,实际却有一种盛大 ...

  3. 缅怀祖德——家祭

  家祭本是祭礼中最普遍的形式,是维系华夏民族情感、文化和信仰的重要仪式。在传统的宗法观念里,家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人首当其冲的归宿。那些旧时笔记、小说、诗词中看似不经意带过的词语透露了这一信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家祭的时间多在一年中的岁时节日、祖先的忌日诞辰,仿佛他们也一直同后世子孙一起感受着时光的流转和物侯的变易。“冬至大如年”决定了冬至祭祖的隆重程度。前面说过,冬至起源于周代的新年,而作为冬节萌芽于汉,兴盛于唐宋。宗法制在周代以来三千年中尽管被严格恪守,但毕竟在细节上有变化。周制,家祭于庙。天子七庙,分昭穆而祭;卿大夫士庶的家庙依次递减,士只一庙,庶人则无庙。所以,最普遍的士家祭是在家庙中进行;而后世的等级制度不再如此明显,便出现了祠堂制度,祠堂分四龛,奉高(祖考,及妣,下同)、曾、祖、考四代神主,春秋分冬夏至四时卜吉而祭。

  兴盛于唐宋时代的冬至,家祭时代特征应相对接近《朱子家礼》,具体请参见新版祭礼方案《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汉民族传统礼仪“祭礼”操作方案》第六部分:追怀亲人的音容——家祭礼

  对我们当今宗法制家族观淡薄的现代人来说意义正在逐渐流失,甚至有的追溯至曾祖都比较困难,但是许多人已经开始修订家谱,这是华夏民族核心的文化信仰,不应该就此流失,因此我们倡议大家——复兴祭礼当从家祭开始。关于冬至家祭仪程,这里按照《家礼》规制:

  祭服:若有意按照周礼(注意,周礼家祭仪程不祥)可士玄端、女褖衣;若按宋代家礼,则:主人及众男子深衣,主妇及众妇女褙子。

  * 士玄端,女褖衣:对先秦服制考订的难题在于没有实物作证且语焉不详,为谨慎期间,此处不便给出具体的服制参数。

  * 深衣:先贤制定深衣,并非单纯蔽体增饰之用,而是有其寓意。它有五种法度,分别对应“规、矩、绳、权、衡”,深衣成为后世家祭中的男子礼服。《家礼》中的朱子深衣,未必合古制,但是影响最大的深衣制度。关于其考订的某些细节尚存疑意,但大意很明了。朱子对深衣的理解:

  裁用白细布,度用指尺,中指中节为寸。衣二幅不裁,其长过肋,下属于裳。用布二幅中屈而下垂之,如今之直领衫,但不裁破。腋下每幅之下属裳三幅。裳交解十二幅,上属于衣,其长及踝。用布六幅,每幅裁为二幅,一头广一头狭,狭当广头之半,以狭头向上而联其缝,以属于衣,每三幅属衣一幅。圆袂。用布二幅各中屈之如衣之长,而渐圆杀之以至袂口则其径一尺二寸。方领。两襟相掩,衽在腋下,则两领之会自方。曲裾。用布一幅如裳之长,交解裁之,迭两广头,并令向上,布边不动但稍裁其内旁大半之下,令渐如鱼腹而末如鸟喙,内向而缉之,相沓缀于裳上之右旁,以掩裳际。右幅在下,左幅在上,布边在外,裁处在内。衣裳皆缘。缘用黑缯,表里各二寸,裳下及边表里各一寸半,皆就布缘,袂口表里亦各寸半,布外接出。大带。带用白缯,广四寸,夹缝之,其长围腰,再缭之为两耳,垂其余为绅,下与裳齐,以黑缯缘其绅之两旁及下,表里各寸半,复以五彩条,广二分,约其相结处,长与绅齐。

  

图解:由于我国现存实物有限,保留最完整的历史资料为日本流传的纸版及图解


  

图:参照ufe,wingsmm等图解综合绘制的剪裁示意图


  深衣制度资料:

  1.明代时日本人考订的《深衣图解》。在我国当前衣冠亡佚的情况下,幸有东邻保存着珍贵的历史资料。
  点击进入外部链接

  2.《深衣考》明清之际 黄宗羲撰 点击进入外部链接

  3.《深衣考误》清 江永撰  点击进入外部链接

  * 褙子:褙子又作背子,男女都可穿着,但对男子是常服,于妇人则为正装,已列入冠服制度内,如《宋史·舆服志》载,谆熙中朱熹又定女子在室冠子背子,众妾则假髻背子。褙子的形制为男女也有不同,此处只就宋代女式褙子而言:直领,两腋开胯而垂虚设的两带(周锡保),由短款小袖向长款宽袖发展(《家礼》载:“背子条……长为身齐,小袖缝向外。”《事物纪原》:“今又长与裙齐而袖又长于衫”)褙子的穿着应在大衫之内,汗衫之外,作为一般礼服穿在外也可,仅次于大袖衣。

  

宋代褙子实物


 

  祭器:香案、香炉、香合、茅沙、酒架、酒注一、酹酒盏、盘、受胙盘、匕、巾、茶合、茶筅、茶盏、托、盐碟、醋瓶、火炉、汤瓶、香匙、火筯、祝版、盥盆、帨巾等。

  祭献:应景馔饮当随地域特色而定,如北方的饺子、馄饨,苏浙的汤圆、冬酿酒、胡葱煮豆腐等;以及时令果蔬、脯醢、羹饭等。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