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明代

2011-9-26 01:41| 发布者: 档案馆| 查看: 4979| 评论: 0|来自: 华文教育

摘要: 明代对于整顿和恢复传统的汉族礼仪十分重视,上采周汉,下取唐宋。男子服装恢以袍衫为主,而官员以“补服”为常服,头戴乌纱帽,身穿圆领衫,袍前的图案和颜色用于区分官阶,戴四方平定巾也是当时的时尚。明代的妇女 ...
 

    裙子

    明代女子穿裙子比较普遍。裙子的颜色,开始流行浅淡的色彩,以素白居多,虽然上面有纹饰,但并不明显,即使施绣,也只是在裙摆处绣以花边,作为压脚。裙幅开始采用六幅,这也是遵循古训“裙拖六幅湘江水”。后来裙幅采用八幅,腰间细褶数十,行动辄如水纹。裙上的纹样,也更讲究。据说有种浅色画裙,名叫“月华裙”,裙幅共有十幅,腰间每褶各用一色,轻描淡绘,色彩非常淡雅,风动色如月华,因此得名。此外,还有的裙子用绸缎裁剪成大小规则的条子,每条绣以花鸟图纹,另在两畔镶以金线,称“凤尾裙”。更有以整缎折以细缱,做成“百褶裙”的。

 

穿襦裙及腰裙的侍女(费晓楼《仕女精品》)

 

穿襦裙的乐女(传世绘画《汉宫秋》局部)

 


凤尾裙(传世实物)

    弓鞋

    明代女子不仅沿袭了前代缠足的风俗,而且使之大胜。缠足后所穿的鞋叫做“弓鞋”,这是一种以香樟木制成的高底鞋。木底露在外边的叫“外高底”,有“杏叶”、“莲子”、“荷花”等名称;木底藏在里边的一般叫“里高底”,又称“道士冠”。老年妇女大多穿平底鞋,称为“底而香”。

 

穿弓鞋的妇女(山西宾宁寺明《水陆画》局部)

 

高底弓鞋

 


翘头小脚银鞋

    女子发饰

    明代女子将头髻梳成扁圆形状,并在发髻的顶部,饰以宝石制成的花朵,时称“挑心髻”。后来又将发髻梳高,以金银丝挽结,顶上也有珠翠装点。渐渐地名目越来越多,样式也从扁圆趋于长圆,有“桃尖顶髻”、“鹅胆心髻”等名称,还有模仿汉代“堕马髻”的。除此之外,明代妇女也常用假髻作装饰。这种假髻一般比原来的发髻要高出一半,戴时罩在真髻上,以簪绾住头发。明末,这类发饰的样式更加丰富,有“懒梳头”、“双飞燕”、“到枕松”等各种不同样式,甚至还有成品出售。

 

簪珠翠发饰的贵妇及挂玉佩的侍女(陈洪绶《夔龙补衮图》)

 

金凤簪(湖北蕲春蕲州明刘娘井墓出土)

 


如意头簪(四川成都营门口明墓出土)

    头 箍

    明代在年轻女子中,还有戴头箍的风尚。头箍最初是以棕丝结成网状,罩住头发。以后戴的人渐渐多了,又出现了纱头箍及热罗头箍。头箍的作用,慢慢地也由束发变成了一种装饰,发展到最后,只留下一条窄边,系扎在额头眉上。

    明光铠

    明光铠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铠甲,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前胸和后背的左右各佩有一块圆形护镜,这种护镜在阳光下能闪烁反光,具有明亮的视觉效果,因而有了“明光铠”的得名。除护镜以外,明光铠在肩上还装有兽头形状的护膊,它既具有保护作用,又能显示出将士勇猛威武的气势。

 


胄甲穿戴展示图(根据出土陶俑复原绘制)

    服饰纹样

    人们常将几种不同形状的图案配合在一起,或取其寓意,或取其谐音,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或抒发自己的感情。这些富有浓厚民族色彩的传统图案被称为“吉祥图案”,在明代的织物上体现得非常充分:如“福从天来”“金玉满堂”“连年有余”“八吉祥”等等。尽管这些图案的形状各不相同,结构也比较复杂,但在一幅画面上,被组织得相当和谐,常在主体纹样中穿插一些云纹、枝叶或飘带,给人以轻松活泼的感觉。

 

明缂丝葫芦纹藏袍(童服)。葫芦纹是明朝年节所穿的服饰纹样,取福禄吉庆之意,俗称“大吉葫芦”,私人收藏。

 

北京定陵出土明万历皇帝织金妆花纱柿蒂形过肩龙阑(复制件,北京定陵博物馆藏)

 


补子

12345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