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 子
明代官服上最有特色的装饰就是补子。所谓补子,就是在官服的胸前和后背补上一块表示职别和官阶的标志性图案,补子一般长34厘米,宽36.5厘米,上面织有禽兽两种图案:文官一品用仙鹤,二品用锦鸡,三品用孔雀,四品用云雁,五品用白鹇,六品用鹭鸶,七品用鸂鶒,八品用黄鹂,九品用鹌鹑,杂职用练鹊;武官一品二品用狮子,三品四品用虎豹,五品用熊罴,六品七品用彪,八品用犀牛,九品用海马。
明万历灯笼景刺绣圆补,私人收藏
穿斗牛服的明邢玠夫妇像
明早期六品文官鹭鸶纹缂丝方补
明中期织锦斗牛纹补,私人收藏
盘领衣 盘领衣是继承唐宋以来的圆领袍衫发展而来的。明代官员服装大多为高圆领、缺胯的样式,官服的衣袖多宽袖或大袖,有的在衣裙两侧有插摆;平民的衣服无插摆,袖为窄袖,但60岁以上老者可以穿大袖,袖长也可适当加长至出手挽回至离肘10厘米处。
穿公服的官吏(明人《江舜夫像》)
程子衣 这种形式与元代以来的辫线袄近似,明朝起初称为“曳撒”,是君臣外出乘马时所穿的袍式,后来明代士大夫日常也穿这种形式的服装,称其为“程子衣”。它的特点是大襟、右衽、斜领、袖子宽松,前襟的腰部有接缝,下面打满褶裥。 士人服装 明代的读书人一般都穿蓝色或黑色袍子,四周镶有宽边,也有穿浅色衫子的,衣长一般到脚面,袖子比较宽肥,袖长也一律过手。通常会与儒巾和四方平定巾相配,风格清静儒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