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宋辽夏金元服饰

2011-10-5 04:5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248| 评论: 0

摘要: 宋辽夏金元服饰 (960~1368) 宋代(960~1279)基本保留了汉民族服饰的风格,辽、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饰则分别具有契丹、党项、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点。由于长期争战,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服饰的再度交流与融合。 宋 ...
宋代遗老的代表性服饰为合领(交领)大袖的宽身袍衫、东坡巾。袍用深色材料缘边,以存古风。

       高巾子交领襕衫退职文人(宋《会昌九老图》)

                                  元人水陆道场画市井生活人物

东坡巾为方筒状高巾子,相传为大文学家苏东坡创制,实为古代幅巾的复兴;明代的老年士绅还常戴用。

  

东坡巾苏轼像                                  宋墓壁画中曲脚幞头、圆领大衫的男女伎乐和花冠长裙、对襟旋袄的女伎乐

      劳动人民的衣着变得更短,原因是生产虽有发展,生活却益加贫困。农民和渔夫因而开始被称做“短衣汉子”。
      宋代服制的兴废,多与时装的流行有关。从《清明上河园》看,上层人物多穿齐整的袍衫,长可掩足;平民大众则捋袖敞襟、系带裹脚,以便活动。许多服饰在款式、色彩及图案上反映着宋人

《清明上河图》中巾子小袖长衣市民,小冠大袖袍服道士,帷帽妇女和笠帽短衣人等

                     《解盐图》中宋时“随遇而衣”的人物

 崇尚。女性之美,唐代尚体态丰满,晚唐女装更宽大拖沓,宋代女装则一改唐风,讲求瘦长,以显露身材之苗条,宋人绘《瑶台步月图》《花石侍女图》以及偃师酒流沟出土砖刻妇女,都是这种

时装的写照。新式的旋袄、胡服等,新颖、大方、素雅。除官员的公服以外,民间一般服装更多地使用复杂而调和的色彩。一般贵族和官僚妇女,衣着虽不及唐时华丽,却配色大胆,以打破唐代以青、碧、红、蓝为主色的习惯;由于清明扫墓必穿白色衣裙,又流行“孝装”,以一身缟素为美。

      

              高花冠对襟旋袄的富家妇女               幞头圆领衣和高髻交领衣宗室地主夫妇

当时衣帽材料始用缬帛(印花丝绸)、销金(加入金线编织的丝织品),花纹突破了唐代对称图案,生色折枝花尤为时尚。这些服饰新风格,常常一面被白官服、命妇服引用,又一面对庶人服、商贾服禁用。南宋末年,表明社会进步的时装被称为“奇巾异服”,却又不断斗美夸丽。

宋《杂剧人物图》中对襟旋袄、钓墩袜裤、弯弓短靴的女角

却又不断斗美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