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宋辽夏金元服饰

2011-10-5 04:5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245| 评论: 0

摘要: 宋辽夏金元服饰 (960~1368) 宋代(960~1279)基本保留了汉民族服饰的风格,辽、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饰则分别具有契丹、党项、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点。由于长期争战,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服饰的再度交流与融合。 宋 ...
宋辽夏金元服饰
(960~1368)
 
    宋代(960~1279)基本保留了汉民族服饰的风格,辽、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饰则分别具有契丹、党项、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点。由于长期争战,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服饰的再度交流与融合。
     宋代政权建立后,博士聂崇义于建隆二年(961)上《三礼图》,奏请重新制订了服制。此后100多年间,又几度加以完善,且对民间多有禁例,“衣服递有等级,不敢略相陵躐liè”。然而由于宋代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衣服之章,上下混淆”,南宋时已不可遏制。社会上层衣服算是符合常规的,大致有官服、便服、遗老服等三式。

聂崇义《三礼图》中皇帝冕服和皇后祎yi衣

      宋初统一南方过程中,从长江流域的后蜀、南唐、吴越得到锦绣彩帛达几百万匹。为示威天下,赵匡胤把2万多人的仪仗队用织绣印染的各种丝绸装扮起来,名作“绣衣卤薄”,还绘有图卷,现存元人墓绘《大驾卤薄图》中道段即有4800多人,保留下许多宋代官服制度的重要资料。

      宋代官服面料以罗为主,江浙地区每年上贡花、素罗即达数十万匹;高级丝织物还有紧丝、透背、隔织、绫、锦、绮、縠hú、缬、绢等,《燕翼贻谋录》记载加金技术达18种之多;织物花纹突破了唐代对称图案,尚生色折枝花,《蜀锦谱》《佩楚轩客谈》均作有记述;河北定州织造的通经断纬的刻丝,能随心所欲作花鸟禽兽。

展翅幞头、圆领黄袍、红带、皂靴帝王宋太祖像

                      岳飞像

        政府又因五代旧制,每年照例要赠送亲贵大臣锦缎袍料,分七等不同花色。官服服色沿袭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官服服式大致近于晚唐的大袖长袍,但首服(冠帽等)已是平翅乌纱帽,名直脚幞头,君臣通服,成为定制。差吏男仆则按规定戴两翅向后上方弯曲的曲翅幞头。

      宋代官服又沿袭唐代章服的佩鱼制度,有资格穿紫、绯色公服的官员都须在腰间佩挂“鱼

          《春游晚归图》中幞头袍带的赴任官吏和短衣缚袴的随同差吏

袋”,袋内装有金、银、铜制成的鱼,以区别官品。“方心曲领”也是朝服的特征,即朝服项间套一上圆下方的饰物。

      宋代官员公服,制服之外的日常便服,主要是小袖圆领衫和帽带下垂的软翅幞头,依然唐式,脚下却不穿唐时的乌纱帽,改着更便于平时起居的便鞋。

      宋代幞头名目繁多,御前服务内侍、值班、仪卫戴两脚屈曲向后的“花装幞头”、两脚向后卷曲幞头、一脚指天一脚圈曲幞头等,具体形象在开化寺宋代壁画、岩山寺金代壁画中均有反映。

                     赵匡胤踢球图

     编为辽人乐部仍着北宋幞头宽衫官服的降员(河北宜化辽代壁画《散乐图》)

 差吏男仆按规定戴两翅向后上方弯曲的“曲翅幞头”,式样可见于宣化辽墓壁画。普通人裹头巾则无严格限制。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