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服饰
(公元前770~前221)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五霸七雄等诸侯国各自为政,一方面竞相发展生产,注重商品流通,一方面兼并弱小,掠夺土地和财富。特别是对大量技术工匠的掳掠占有和铁工具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各种手工业的交流提高。各方面竞争的成就对纺织材料、服装剪裁工艺和装饰艺术,也无不发生重大影响,从而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服饰局面,发明了推陈出新的深衣服式。
春秋战国时期,以丝麻为原料的一般纺织生产,空前繁荣起来。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又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终名目日渐繁多。河南陈留的花锦,山东齐鲁的冰纨、绮、缟、文绣,风行全国,比普通绢帛的价格超出20多倍。南方吴越生产的细麻布,北方燕代生产的毛布、毡裘,西域羌胡族的细旃(zhan1)花罽 jì,无不精美绝伦。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发现一批古丝绸织物,品种之丰富包括了春秋战国时期锦、绣、编组、针织等主要门类,其中通幅大花纹织锦表明那时已具有相当完善的提花装置和先进的制造工艺;提花针织品衣缘则可能以棒针织成,为迄今所知最古老的针织品;许多大花纹刺绣品,如龙凤大花纹彩绣、
龙凤虎纹彩绣、鸟型纹彩绣、对龙凤大串枝彩绣、车马田猎纹纳绣等等,大为开启人们对古代画缋(hui)五色文绣之事的视界,看到当时刺绣工艺的成熟概貌。
凤鸟文绣衣
这一时期,围绕社会上层统治者聚合起一个个巨大的消费集团,列国之间的聘问往还也需要大量美锦文绣,请盟求和竟然要贿以执针、织纤的数十数百的工奴、工妾。工匠之众、风气之盛,促使官、私纺织、刺绣高级工艺品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周代往日“珠玉锦绣不鬻yù于市”的法规终被突破,这就更促进了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 战国楚墓帛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