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汉韵网 首页 传统节日 其他节日 查看内容

下元节

2011-9-29 22: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637| 评论: 0

摘要: 节日名称:下元节节日别名:下元、下元诞、下元水官节等节日时间:农历十月十五日 第一部分:下元节的文化内涵   下元节不是传统节日复兴的重点,只是为吸取其有益的文化内涵,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多一种节日文化选择 ...
节日名称:下元节

节日别名:下元、下元诞、下元水官节等

节日时间:农历十月十五日

第一部分:下元节的文化内涵

  下元节不是传统节日复兴的重点,只是为吸取其有益的文化内涵,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多一种节日文化选择,故此处只做简略的介绍。

  农历的每年十月十五为汉民族的传统节日,下元节。又叫下元诞、下元水官节等。这一节日严格来说是一个道教节日,来源于道教所谓上元、中元、下元“三元”的说法。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三官大帝又被分别对应于尧、舜、禹,所以,下元水官也就是因治水而闻名的大禹王。

  上元节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节就是七月十五民间所谓的“鬼节”,而下元节被人们遗忘的比较久了,相关的民间风俗基本已经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道教中所说的“官”,其含义并非“官员”的“官”,而有“宇宙构成元素”这样的意思。道教认为:三元之气生成人伦,并滋养万物。有分析认为,中国道教主要产生在中国农业文明发达地区,所以,中国道教一向认为天玄地和地玄天,地生万物,水为生物之本,且地含水。这就是说,由于中国农业文明注重地水两元素对人类万物的重要作用,故而在中国道教文化理念中一直蕴涵着以地为中心去观察世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及其“方法论”。按照道教这种世界观,道教习惯将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称之为“上元节”;下半年的地官节段的七月十五,则叫做“中元节”;由于地含水,水作用地,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则是“下元节”。这上、中、下三元,则组构出了道教对世界的三元一体系统认识。

  人生在世,难免遭遇苦厄,而信仰道教的那些古代人民,或者说,虽不信仰却对其文化内涵有一定程度认同的老百姓,都很看重水官大帝“除困解厄”的神通。在这一天,人们祭祀祖先、迎接水官大帝,以求得困厄的舒解与人生的安详。下元节与上元节和中元节一起,构成了先民对人生感受、祈福、赎罪、解困等完整的生命体验,节日的范式不过是这种生命哲学的文化表达而已。

回页首

第二部分:下元节复兴的构想

  1 为什么要复兴下元节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复兴,并不是说一定要全民大张旗鼓都来过下元节。其实,让下元节的合理文化内容能够在时代中得以延续,有关的节日民俗能够有选择地继承下来,让有心过这个节的国民同胞有一种选择的余地,应该说就已经很好了。

  下元节有一个很宝贵的东西,基于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对生命历程中持久的困境与苦厄的消除、化解。这种生命的体验,并不能只用“愚昧无知”“宗教盲从”来概括甚至打压。我们考虑,下元节在当今时代,若能被塑造为中国人的“解厄日”、“祈福日”,那么它就有望得到复兴。

  2 传统下元节主要民俗活动简介

  ①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的活动:民间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正面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俗称“金银包”,叩拜后焚化。除此以外,还有其它常见的祭拜祖先活动。

  ②道教专门场所的有关活动:这一天,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③祭禹: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

  ④做糍粑等食俗:这一天,人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

  ⑤家中拜祭下元水官: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家家户户张灯三夜,在正厅上挂著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

  ⑥“水色”等户外活动:水,和“水官”有关,色,色彩丰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

  3 复兴下元节的基本思路

  那些焚烧“金银包”等祭拜祖先的活动,理当弃之不用。而采用其它更为妥当的对祖先的纪念方式。

  下元节来自道教,其实对当今的国人来说,这一天倒是近距离感受道教文化的契机。故此,下元节也可以成为一个道教文化的感受日。另外,由于水官即大禹,这种对大禹的纪念活动显然具有比较积极的意义,可以延续下来成为人们感受传统文化的一种有益活动。

  出于方便和现实的考虑,不妨把对祖先的纪念和对下元水官的拜祭合二为一,在其中加入纪念先人、解厄祈福两种人文意识。并通过节俭、方便的习俗,达到这一目标。这里需要澄清一个问题,对下元水官的拜祭,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信仰道教的什么偶像,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下元水官当做一个文化符号意义上的宗教神,借以表达人们除困解厄的美好愿望即可。就象人们现在放鞭炮并不是为了驱赶“年”这一怪兽一样的道理。

  下元节除困解厄的主题,特别适合开展探问病人、慰问困厄者等充满人性关怀的活动。

  下元节的食俗,可以比较忠实的继承,并在其中融入人们相互祝福的美好心愿。

  4 关于下元节所穿的民族服饰

  下元节是一个严肃庄重的民族节日,庄重和内敛是节日的基调。此时所穿的节日汉服,应该适应这种节日氛围。大红大绿、过于喜庆、过于活泼的汉服都是不合适的。

  综合考虑,我们建议,下元节,男子可以穿色调庄重、低沉的深衣常服,在拜祭时可以着玄端等更庄重严肃的衣服。女子可以穿色调较深的深衣、襦裙等。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