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隋唐五代时期的服饰

2011-10-4 01:4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381| 评论: 0|原作者: 金色的记忆

摘要: 隋初的服饰,较朴素。袍衫和胡服是当时的主要服饰。自隋炀帝起,社会风气发生变化,服饰因此日趋华丽。 唐承隋制,唐代是中国历代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因此服饰也十分华丽。贵妇人的礼服多以坦胸、低领、大袖为主, ...

W020080229478893682490.jpg与帷帽

起初,羃W020080229478893682490.jpg与帷帽都是为了遮蔽风沙的。后来,它们成了女子出行时遮蔽面容,不让路人窥视的帽子。羃W020080229478893682490.jpg是用透纱罗全幅缀于帽檐上,并使之下垂障蔽全身;而帷帽则是在四缘悬挂一圈网子,下垂至颈,网帘上还常加饰珠翠。


W020080229478893769373.jpg

戴帷帽、穿襦裙的妇女(唐三彩俑,传世实物,原件现藏上海博物馆)


W020080229478894013448.jpg

戴搭耳蕃帽的唐代妇女(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张礼臣墓出土屏风绢画)


W020080229478894122204.jpg

戴面幕的唐代妇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唐人《树下人物图》)


W020080229478894378360.jpg


回鹘装

回鹘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回鹘女子的服装对唐代汉族女子的服装影响较大。回鹘女装的基本款是连衣长裙,翻折领、窄袖,衣身比较宽松,腰际束带。一般在翻领和袖口上都有凤衔折枝花的纹饰。女子在穿这种服装时要梳椎状的回鹘髻,上饰珠玉,簪钗双插,戴金凤冠,穿笏头履。


W020080229478894572964.jpg

戴凤纹回鹘冠的妇女(敦煌榆林窟16窟壁画,张大千摹)


W020080229478894824577.jpg
梳回鹘髻、戴金凤冠、穿回鹘装的晚唐贵妇(甘肃安西榆林窟壁画,张大千临摹)

化 妆

唐代女子面部化妆的顺序一般是:敷铅粉(打粉底)、抹胭脂(上腮红)、涂鹅黄、画黛眉(描眉)、点口脂(涂口红)、描面靥(点酒窝)、贴花钿(贴图案)。女子用青黑色颜料将眉毛画浓,叫作黛眉;描得细而长的眉,叫作蛾眉;粗而宽的眉,叫作广眉。


W020080229478895329017.jpg

饰桃花妆的妇女(唐人《弈棋仕女图》局部)


W020080229478895829252.jpg

经过妆点的妇女唇式(新疆吐鲁番唐墓出土《弈棋仕女图》局部)

花 钿

据说南北朝时有一位公主,一天在宫殿的屋檐下睡着了,一朵艳丽的梅花缓缓飘下,正落在她白皙的额头上,这眉间的梅花几天拂之不去,愈发显出公主的千娇百媚。一时间,宫女们争相仿效,纷纷用颜色在两眉间染绘出各种图案,甚至用金属片贴在眉间作装饰,这后来就成为盛行在唐代的化妆方式之一——花钿。


W020080229478895943644.jpg

穿襦裙及联珠纹锦半臂的唐代妇女(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泥头木身著衣俑)

发 髻

唐代女子的发髻名目众多,有半翻髻、惊鹄髻、双环望仙髻、抛家髻、同心髻、倭堕髻、回鹘髻等。这些发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崇尚高大,流行使用假发或假髻来梳妆。与此相适应,发髻上的装饰也愈加丰富,银钗、牙梳、金玉珠翠花枝、鸾凤步摇等精致秀美、光彩炫目。


W020080229478896103733.jpg

梳双鬟望仙髻的妇女(陕西西安羊头镇唐李爽墓出土壁画)


W020080229478896206892.jpg

梳三角髻的妇女(河南洛阳涧西谷水第六号唐墓出土三彩俑)


W020080229478896352817.jpg

梳双垂髻的妇女(新疆吐鲁番唐墓出土《弈棋仕女图》局部)


W020080229478896445010.jpg

梳回鹘髻的回鹘族妇女(甘肃安西榆林窟五代壁画,张大千摹)


W020080229478896548319.jpg

梳乌蛮髻的妇女(陕西西安鲜于庭诲墓出土三彩俑)


W02008022947889664419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