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商周时代

2011-10-1 21:2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967| 评论: 0

摘要: 商周服饰 (约公元前17世纪~前771年) 根据文献记载,随着原始氏族社会的逐渐解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史称夏;“铸鼎象物”,不少古代传说反映出中国自此由石器时代进入铜器时代。夏代之后,由商代到西周 ...
       西周时,等级制度逐步确立,“非其人不得服其服”也就成为一种与之适应的冠服制度。周王朝并设司服、内司服官职,掌管王室服饰。统治者占有大量的奴隶,还向所有平民征税,成丁人口每年必贡布2匹。聚敛日多,他们不事生产,穿衣服不但讲究宽大阔绰,而且刻意表现身分,于是产生了相应的制度。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王室公卿为表示尊贵威严,在不同礼仪场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须采用不同形式、颜色和图案。最著名的为《尚书·益稷》所载十二章服:“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绘,宗彝、藻、火、粉米、黼fu3、黻絺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十二章中,日、月、星辰寓意照临,山寓稳重,龙寓应变,华虫寓文丽;宗彝寓忠孝,藻寓洁净,火寓光明,粉米寓滋养,黼寓决断,黻寓明辨。十二章纹遂成为历代帝王的服章制度,一直延用到清帝逊位,袁世凯复辟称帝。

       从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衣裳”遂成为服装的通称。衣袖有大小,衣长出现长大宽博式样。宝鸡茄家庄西周出土铜人、洛阳东郊出土玉人,庞家沟西周墓铜车辖人形的衣式表面,衣领多作矩式曲折直下,具有承上启下的特色;同时流行宽带束腰的斧形韦(韦毕),用皮革涂朱做成,另有一种用丝绸绘绣花纹的叫“绂(fu2)”或“赤芾(fei4/fu2)”,后世统称之为“蔽膝”。与其他涂朱绘彩镂金嵌玉的弓箭、旗帜、车马、玉佩等类似,黼绣衣裳以及赤芾韦(韦毕)也都是权威的标识,因此历代相袭,成为特别身分的象征。
       服装的发展沿革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材料的讲究、数量的增多、服用的普遍程度又与社会生产相适应。在商代能穿丝绸衣

西周双笄佩芾大袖衣玉人

 

服的,可能还是少数。到西周,虽说周成王、周公不一定比商纣王穿着奢侈,可是各地大小邦国封君的穿着打扮都有了种种排场。地方条件好的,无疑更有可能把衣服、帷帐、茵褥做的格外华丽精美。至于一般平民,身分等级在下,只能穿本色麻、葛布衣或粗毛布衣,穷极的只好穿草编如蓑衣的“牛衣”了。

铜戟铜钺(yue4)                            玉雕

西周人物形象

 

123

本文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