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韵网
标题: 常服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3 00:25
标题: 常服
“常服”一词具有双重的内涵:狭义的古称“宴服”,特指唐代按身份品级划别冠服的颜色、面料以及佩饰的一类服饰,服用于礼较轻的场合,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日常服装;广义的则泛指各身份、等级和阶层的人在非礼制场合下服用的日常服饰。本节要讨论的“常服”主要指一般服饰,即社会各阶层在普通场合下均可穿着的服饰。常服按照裁制方法和结构特点可分成三类,本节将以中国传统的服装制作工艺为主要线索,辅以历代同类服装的比较,立体地呈现其特点及演变。
分裁制
分裁制又可称为“上衣下裳制”,指上身着衣、下身除了裤以外另着裳(裙)的服装形式。裳的源头可上溯至服装形成之初以兽皮遮蔽下体之俗,将多块兽皮拼接、连缀,则发展出了后来的裳。在先人步入文明社会以后,此俗被以蔽膝的形式保留下来,以示不忘古之意。蔽膝以韦(即熟牛皮)制成,芾形,衣裳以带束腰,蔽膝则系于带上,垂于裳前。蔽膝在商周较常见,之后便被固定为帝后祭服、官员朝服上的一部分,礼制的用途取代其实际用途。在不同的时期上衣下裳均富有变化,并且搭配其他种类的服装例如半臂、衫、褙子、云肩等一同穿着,彰显出不同的时代和地域风格。但总体而言,分裁制服装历时最长、用途最广,是贯穿整个华夏民族古代服装史的服装类型。
历代分裁制服装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