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人为个人研究需要刚刚整理出来的,当然挂一漏万,还有很多缺漏,请方家指正。 (二)研究论著 [日]冈本隆司:《属国与自主之间 近代中朝关系与东亚的命运》,黄荣光译,三联书店,2012年 张士尊:《纽带——明清两代中朝交通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 张礼恒:《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1626~1894年间的中朝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李花子:《明清时期中朝边界史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 杨雨蕾:《燕行与中朝文化关系》,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日]夫马进:《朝鲜燕行使和朝鲜通信使:使节视野中的中国?日本》,伍跃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程步奎:《千载毗邻:历史上的中韩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日]伊原泽周:《近代朝鲜的开港:以中美日三国关系为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付百臣主编:《中朝历代朝贡制度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 宋慧娟:《清代中朝宗藩关系嬗变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7 [韩]吴一焕:《海路?移民?遗民社会:以明清之际中朝交往为中心》,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金健人主编:《中韩古代海上交流》,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 魏志江:《中韩关系史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张碧波:《中国东北疆域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刘国石:《中朝边疆与民族关系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 赵兴元:《清代中朝关系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 刁书仁,王崇时:《古代中朝宗藩关系与中朝边界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年 姜龙范等:《清代中朝日关系史》,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 李花子:《清朝与朝鲜关系史研究:以越境交涉为中心》,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6 汪高鑫、程仁桃:《东亚三国古代关系史》,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 杨军:《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王臻:《朝鲜前期与明建州女真关系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刘保全:《壬辰倭乱时期朝明关系史研究》,民族出版社, 2005. 杨昭全:《中国-朝鲜?韩国文化交流史》,昆仑出版社,2004年 李云泉:《朝贡制度史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体制研究》,新华出版社,2004年, [朝]闵石麟:《中韩外交史话》,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2003 刘为:《清代中朝使者往来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松浦章编著:《明清时代中国与朝鲜的交流:朝鲜使节与漂着船》,乐学书局,2002年 王薇、杨效雷、吴振清:《中朝关系史:明清时期》,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 张峡编:《张保皋与中韩友好关系史》,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2. 权宇:《古代中朝日文化比较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 姜维公,高福顺译:《中朝关系史译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 魏克成等:《中朝(韩)关系论著索引》,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1 刁书仁:《明清中朝日关系史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 杨昭全、何彤梅:《中国—朝鲜?韩国关系史》,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 陈尚胜:《朝鲜王朝(1392-1910)对华观的演变——〈朝天录〉和〈燕行录〉初探》,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 姜龙范:《近代中朝日三国对间岛朝鲜人的政策研究》,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2000年 李哲成:《朝鲜后期对清贸易史研究》,首尔国学资料院,2000年 王如绘:《近代中日关系与朝鲜问题》,人民出版社,1999年 姜龙范、龙子敏:《明代中朝关系史》,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9年 千和淑等主编:《中韩文化交流史料丛书》,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 王明星:《韩国近代外交与中国 1861~191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 蒋菲菲、王小甫:《中韩关系史:古代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韩]全海宗:《中韩关系史论集》,全善姬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陈尚胜:《中韩交流三千年》,中华书局,1997 [韩]崔韶子:《明清时代中韩关系史研究》,首尔:梨花女子大学出版部,1997年 徐万民:《中韩关系史(近代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中朝关系通史》编写组:《中朝关系通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徐秉琨:《鲜卑?三国?古坟:中国朝鲜日本古代的文化交流》,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 杨通方:《中韩古代关系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崔莲,金顺子编:《中国朝鲜学-韩国学研究文献目录:1949-1990》,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 刘永智:《东北亚研究——中朝关系史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 刁书仁:《明清东北史研究论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 刘永智:《中朝关系史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陈玉龙等著:《汉文化论纲:兼述中朝中日中越文化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杨昭全、孙玉梅:《中朝边界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 杨昭全、韩俊光:《中朝关系简史》,辽宁民族出版社,1992年 叶泉宏:《明代前期中韩国交之研究(1368—1488)》,台湾商务印书馆,1991 杨昭全:《中朝关系史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 林天蔚主编:《古代中韩日关系研究:中古史研讨会论文集之一》,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87 张存武:《清代中韩关系论文集》,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 李元淳等:《韩国史》,台湾幼狮文化公司,1987年 刘家驹:《清朝初期的中韩关系》,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 张存武:《清韩宗藩贸易(1637—1894)》,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年 朴真奭:《中朝经济文化交流史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 林明德:《袁世凯与朝鲜》,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 “中华民国”韩国研究学会:《中韩关系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960~1949》,“中华民国”韩国研究学会,1983 陈伟芳:《朝鲜问题与甲午战争》,三联书店,1959年 张政烺等撰:《五千年来的中朝友好关系》,开明书店,1951 陈述编:《中朝关系一百年》,神州国光社,1951 (三)学位论文 彭宁:《晚清中韩渔业纠纷研究》,中国社科院硕士论文,2012年 郑钟云:《近代中朝贸易述论(1840-1910)》,硕士论文,2012年 董淋淋:《清入关前与朝鲜间“刷还”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朱相吉,李善洪指导,2012 刘喜涛:《封贡关系视角下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赵轶峰指导,2011 刘波:《<同文汇考>史料分类述要》,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赵轶峰指导,2011 徐丹:《近代中国人的朝鲜亡国著述研究》,硕士论文,孙科志指导,2011 徐娇瑾:《清代中朝图们江互市研究——以<同文汇考>为中心》,长春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11年, http://www.doc88.com/p-984460953513.html 郭宁宁:《论近代“中朝”关系的演变(1840—1881)》,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钟鸿昌:《清政府引导朝鲜开港策略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吴宝晓指导,2010 韩文远:《晚清强化在朝鲜的宗主权:以控制朝鲜海关为中心》,厦门大学硕士论文,连心豪指导,2010 柴荣:《朝鲜近代海关设立前后中朝日贸易关系的变化》,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裴英姬:《十八世纪中朝文人物品交流及中国观感——以金昌业老稼斋燕行日记为中心》,台湾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侯馥中:《明代中国与朝鲜贸易研究》,山东大学博士论文,晁中辰指导,2009年 盛利:《清朝对朝鲜外交体制变通研究:以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80年代》,山东大学博士论文,陈尚胜指导,2009年 石少颖:《仁祖时代朝鲜对后金(清)交涉史研究(1623-1649)》,山东大学博士论文,陈尚胜指导,2008年 金鑫:《清末旅朝华商同顺泰信件初探》,中山大学硕士论文,周湘指导,2008 李庚熙:《袁世凯与朝鲜政局(1882-1894年)》,硕士论文,李帆指导,2008年 安善花:《论近代日本的国际秩序观及其对中朝的外交政策》,吉林大学博士论文,陈景彦指导,2007年 柳岳武:《清代宗藩体制解体研究:以中朝关系为主要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何瑜指导,2007年 陈慧:《清代中朝图们江界务研究:以“穆克登碑”为中心》,延边大学博士论文,金成镐指导,2007年 王俊祥:《论甲午战后中朝关系演变(1895-1900)》,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徐绍清指导,2006年 侯环:《明代中国与朝鲜的贸易研究》,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宋慧娟:《清代中朝宗藩关系嬗变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梁希哲,高翔指导,2005年 杨雨蕾:《十六至十九世纪初中韩文化交流研究:以朝鲜赴京使臣为中心》,复旦大学博士论文,周振鹤指导,2005年 金炳镇:《14世纪-17世纪中叶朝鲜对明和日本贸易关系史研究》,延边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金炳镇:《14世纪-17世纪中叶朝鲜对明和日本贸易关系史研究》,延边大学博士论文,李宗勋指导,2005 蔡建:《大韩帝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1897-1910》,复旦大学博士论文,石源华指导,2004年 彭 晶:《清政府在东北地区对中朝贡道及朝贡使节的管理》,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郭剑化:《晚清朝鲜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杨东梁指导,2004年 金悦:《清入关前与朝鲜关系研究》,辽宁大学硕士论文,张杰指导,2004 黄俊华:《李鸿章与晚清宗藩体制的瓦解》,河南大学硕士论文,张九洲指导,2004 廉松心:《十八世纪中朝文化交流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黄有福指导,2004年 王臻:《朝鲜前期与明建州女真关系研究》,延边大学博士论文,李宗勋指导,2004年 高秉希:《近代中朝贸易形态研究(1882—1894) 》,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http://www.doc88.com/p-186718609534.html; ?http://www.docin.com/p-369144089.html 贾维威:《明代女真与朝鲜的贸易问题研究》,辽宁大学硕士论文,2003 刘静:《从《燕行录》看18世纪中国北方市集:兼议文化交流与文化冲突》,中国人民大学硕士论文,2003 魏志江:《清鲜关系研究:1619-1795》,复旦大学博士后报告,葛剑雄,庄锡昌指导,1999 [韩]吴一焕:《明末清初中朝海上交往与移民研究:以辽东海上交通与在朝鲜的明遗民宗族活动为中心》,南开大学博士论文,冯尔康教授指导,1996年 曹力强:《清代中韩关系研究 (1637-1899)》,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李洵教授指导,1995 (四)期刊论文 陈尚胜:《近16年来中国学术界关于清朝与朝鲜关系史研究述评》,《当代韩国》 2009年第3期 杨昭全:《建国60年来我国的朝鲜、韩国史和中朝、中韩关系史研究综述》, 杨昭全:《我国朝鲜古代史研究概述》,《世界史研究动态》1990年第9期 《80年代以来明清时期中朝关系研究综述》 万明:《档案所见明后期中朝关系史事》 冯正玉:《清与朝鲜钱银比价考》,《吉林画报?新视界》,2011年第5期 孙艳姝:《晚清中朝朝贡关系详考》,《史学月刊》2011年1期 李晓光:《1882-1911年间吉林珲春与朝日贸易状况探究》,《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张卫明:《在宗藩体制与国际公法之间:晚清中朝秩序的重新建构》,《学术研究》2011年第3期 刁书仁:《明代朝鲜使臣赴明的贸易活动》,《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贺飞:《清代中国图们江地区与朝鲜边境贸易研究》,《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张杰:《清前期吉林满族与朝鲜边境贸易述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4期 文钟哲:《明代中朝使臣的走私贸易对朝鲜的影响》,《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杨军:《清代中朝边境贸易中的“揽头”》,《清史研究》 2010年第1期 张建辉:《清代生息银两制度与中朝关系》,《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5期 张士尊:《清代中江贸易和中江税收》,《商业研究》2010年6期 吴丽华:《清代中朝边境的互市贸易》,《社会科学家》2009年12期 [日]夫马进:《1765年洪大容的中国京师行与1764年朝鲜通信使》,《复旦学报》2008年第4期 张杰:《后金时期满族与朝鲜的贸易》,《辽宁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刘德荣:《清初中朝的经济交流》,《文教资料》2008年33期 费驰:《1907—1931年的中国东北对外贸易》,《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2期 金??悦:《清朝与朝鲜在盛京将军辖区的使行贸易》,《辽宁经济》2008年第8期 毛立坤、张金苹:《甲午前夕朝鲜海上对外贸易初探(1884-1893)》,《安徽史学》2008年第4期 王臻、程志野:《试论后金(清)与朝鲜开设互市边贸的社会效果》,《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刘忠兰:《朝鲜与中国、日本近代贸易关系的形成及其特点》,李宗勋主编:《中朝韩日关系史研究论丛》03,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年,243页 费驰:《论交通对晚清东北开埠历程的影响》《东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 张静、吴振清:《黄遵宪<朝鲜策略>与近代朝鲜的开放》,《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费驰:《晚清东北商埠格局变迁研究》,《史学集刊》2007年第2期 林金树:《明代洪武年间中朝两国政治游戏中的官方贸易》,《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费驰:《清末民初中朝边境商埠及其国际贸易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1期 柳岳武:《清代中期以前中朝宗藩关系下的司法运作之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李宗勋、陈放:《略论朝鲜与清朝贸易的形态和意义》,《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栾凡:《明代中朝朝贡刍议》,《明史研究(第10辑)》2007年 宋慧娟、李晓光:《简析<中朝商民水陆通商章程>对中朝关系的影响》,《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9期 苑爽:《试析甲午战争与东亚宗藩体系的解体》,《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赵兴元:《清代中朝之间的使行贸易及影响》,《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期 费驰:《清末民初长春开放述论》《东北史地》2006年第4期 费驰:《清代中朝边境互市贸易的演变探析 (1636-1894)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期 赵兴元:《清代中朝之间的边市贸易及影响》,《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权赫秀:《陈树棠在朝鲜的商务领事活动与近代中朝关系(1883年10月—1885年10月》,《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1期。 张君法、李健:《清朝与〈朝美通商条约〉的签订》,《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戚骥:《试论清政府对朝鲜政策(1885—1894年)变化形成之背景》,《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孙卫国:《试论入关前清与朝鲜关系的演变过程》,,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2期。 高艳林:《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南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孙昉:《晚清中国用条约强化中朝宗藩关系的失败(1876–1895)》,《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高艳林:《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05期 赵兴元:《顺治时期中朝之间的封与贡》,《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刁书仁:《顺康时期李朝与清朝关系探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2期。 柳岳武 张庆峰:《朝鲜孝宗朝清朝、朝鲜危机初探》,《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4期。 柳岳武:《清初清、日、朝鲜三国关系初探》,《安徽史学》2005年第4期。 孙昉:《晚清中国用条约强化中朝宗藩关系的失败(1876–1895)》,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高秉希:《晚清中朝定期航线的开设背景及其影响》,《史学月刊》2005年8期 姜抮亚:《近代东亚跨国资本的成长与局限——以在韩华侨企业同顺泰为例》,《文史哲》2005年5期 高艳林:《明代中朝贸易及贸易中的相互了解》,《求是学刊》2005年4期 许檀:《清代前中期东北的沿海贸易与营口的兴起》,《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1期 祁庆富、金成南:《清代北京的朝鲜使馆》,《清史研究》2004年第3期。 杨强:《论明清环渤海区域的海洋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1期 朱亚非:《论明清时期山东半岛与朝鲜的交往》,《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5期 王薇、林杰:《论中朝两国间最早的谈判贸易——兼及明惠帝的对朝政策》,《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2期 李云泉:《清代前期对藩属国的封赏与朝贡贸易》,《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蔡晓燕:《“朴定阳事件”与中朝宗藩关系的变化》,《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期。 王 剑:《论明代中前期中朝时辰的走私贸易》,《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5期 孔繁敏:《晚清对韩政策的演变与教训》,《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刘为:《清代朝鲜使团贸易制度述略—中朝朝贡贸易研究之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4期。 孙春日:《清末中朝日“间岛问题”交涉之原委》,《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4期。 刘为:《清代朝鲜使团贸易制度述略——中朝朝贡贸易研究之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4期 王臻:《清朝与朝鲜在鸭绿江地区的边境贸易述论》,《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于一贫:《中江税收与近代中朝边贸》,《涉外税务》2002年第1期 陈尚胜:《明清时代的朝鲜使节与中国记闻——兼论《朝天录》和《燕行录》的资料价值》,《海交史研究》 2001年第2期 苏苑:《清韩宗藩关系的解体及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段光达:《东北亚地区各国间近代贸易关系的形成及其特点》,《史学集刊》2001年第2期 高强:《清政府强化中朝宗藩关系原因探析》,《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刘为:《清代中朝宗藩关系下的通使往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第3期。 陈尚胜:《论17—19世纪朝鲜王朝的清朝观演变》,《韩国学报》1999年第16期 陈尚胜:《明清时代的朝鲜使节与中国记闻——兼论〈朝天录〉和〈燕行录〉的资料价值》,《海交史研究》2001年第02期 王臻:《清朝对李朝图们江地区的边境贸易简论》,《东疆学刊》1999年第4期 张德信、松浦章:《一部研究中朝关系的重要史料——<朝天录>评价之—<奉使录>》,《史学集刊》1999年第3期。 姜龙范:《关于清季中朝边务交涉的研究》,《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姜龙范 刘子敏:《明太祖在为位时期大明与高丽的关系》,《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姜龙范 刘子敏:《李朝太祖在位时期中朝关系述论》,《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郑梁生:《琉球在清代册封体制中的定位试探——以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为例》,《中日关系史研究论集》(八),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黄湛:《略论<中韩通商条约>签订前后清与朝鲜的关系》,《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2期 张士尊:《明初中朝关系中出现的几个问题》,《鞍山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1997年第1期。 陈潮:《明清之际中韩宗藩关系探索》,《学术论坛》1997年第1期 陶勉《清韩中江贸易述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1期 郑梁生:《明永乐年间的中日贡舶贸易》,《中日关系史研究论集》(七),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 刁书仁、关大虹:《清至近代以来延珲地区的对外贸易》,刁书仁主编:《中朝关系史研究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349页 张礼恒:《评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对朝政策》,刁书仁主编:《中朝关系史研究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368页 曹力强:《清政府对朝鲜海关的控制》,刁书仁主编:《中朝关系史研究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377页 张景泉:《朝鲜北部三港及其对中国东北贸易的影响》,刁书仁主编:《中朝关系史研究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397页 李艳华:《中朝关系史研究专著论文目录》,刁书仁主编:《中朝关系史研究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405页 金春:《1882年至1894年间清朝与朝鲜的贸易》,金龟春主编:《中朝韩日关系史研究论丛》01,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年,146页 高伟浓:《十九世纪80年代中朝外交和贸易体制的演变》,《朝鲜学论文集》第一辑,1992年 王崇时:《会宁、庆源开市——谈清代吉林与朝鲜的边境贸易》,《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 郑梁生:《明代中琉两国封贡关系的探讨》,《中日关系史研究论集》(一),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杨昭全:《近代中朝贸易(1840—1918年)》,《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第4期 禹忠烈:《明中后期女真人和辽东以及朝鲜族的贸易关系,《东北地方史研究》1987年第1期 陈阿云:《从朝鲜李朝文献看郑氏集团的海外贸易》,《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 全海宗著,陈明崇译:《清代韩中朝贡关系考》,《食货月刊》(复)1976年6卷5-6期 李元淳:《赴燕使行之经济一考——以私贸易活动中心》,1963年《历史教育》第7辑 张存武:《清代中韩边务问题探源》,《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71年6月2期 张存武:《清代中韩宗藩关系之制度性分析》,《食货月刊》,卷1 期4 1971年7月 张存武:《清韩陆防政策及其实施——清季中韩界务纠纷的再解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3(下) 1972年12月 21页 张存武:《清韩关系:1637-1644》,《故宫文献》卷4 期1,卷4 期2 1973年 张存武:《清入关前与朝鲜的贸易1627-1636》,《东方学志》,韩国汉城 辑21,1979年3月 张存武:《清韩关系:1631-1636》,《韩国学报》,期1 1981年4月 张存武:《清季中韩关系之变通》,《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14 1985年6月 张存武:《中国对西方窥伺琉球的反应:1840—186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161987年6月 张存武:《谢杰对琉日关系之认识》,《第一届中琉历史关系学术会议论文集》,中琉文经协会 民国76年10月 10页 张存武:《从使琉球录到琉球国史》,《琉中历史关系论文集》,琉球那霸 1989年3月 张存武:《中国与明清时代的韩琉关系》,《中央研究院第二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明清与近代史组 上册 台北1989年6月 张存武:《对于明琉关系的几点认识》,《第三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琉文化经济协会1991年6月 张存武:《<清代韩中朝贡关系综考>评介》,《思与言》卷5 期6 民国57年3月 张存武:《读金基赫著<东亚世界秩序的结局:1860至1882间的朝鲜及大清帝国>》,《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10 1981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