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宽又称“门幅”,专业定义是指织物横向两边的垂直距离。如织物有边,则会有外幅宽和内幅宽之分。外幅宽为包含边缘的幅宽,内幅宽是除去边缘的幅宽,为一种织物的有效幅宽。 幅宽的尺寸,始终是伴随着服装款式的变迁、机械设备的改进而不断发生变化。 古代的布料因为受到织造设备的制约,相对现在显得狭窄很多。 古代的幅宽是和汉服的裁剪制作息息相关的。 (幅宽、匹长为古尺的长度,古今尺度换算,后面有表) 下面是幅宽参数 朝 代---幅 宽---折 合 市 尺---折 合 厘 米---参 考 文 献 西周-----2.2--------1.3150------------43.83------------《汉书》 汉--------2.2--------1.5247------------50.82-----------《汉书》 唐--------1.8--------1.6811------------56.03-----------《新唐书》 宋--------2.0--------1.8450------------61.49----------- 明-----2.0~1.8-----1.8679-------------62.26-----------《明会典》 下面是匹长参数 朝 代---匹 长---折 合 市 尺---折 合 厘 米---参 考 文 献 西周-----40----------23.92------------797.25------------《汉书》 汉--------40----------27.74------------915.58------------《汉书》 唐--------40----------37.3574---------1245.12-----------《新唐书》 宋--------40----------36.9009---------1229.90----------- 明------35~32--------32.68-----------1089.22-----------《明会典》 最后我还整理了一下古今尺度换算 以下皆有考古实物参考,皆有各地出土的尺(牙、竹、木、铜、骨等)为基准。 但是由于古代的计量不可能像我们今天那样精确,以及出土古尺残损的问题,可能到时同一朝代的数据出现一些小范围的波动,有的时期只有一件出土,所以就会存在一个确定数字。但这个数字只能代表这个时代的一个参考范围,不是绝对数。除裁衣尺外,古代还有营造尺、 天文尺、调律尺等特殊用尺,这些尺的长度和裁衣尺是不相一致的。本表参考大多为裁衣尺或接近裁衣尺长度的常用尺。特在此说明。 朝代--------------折合厘米 商---------------15.78~15.80 战国-------------23.10 西汉-------------23.10~23.60 新---------------23.03 东汉-------------22.95~23.75 三国(魏)-------23.80 三国(吴)-------23.50~24.20 西晋-------------24.30~24.50 后凉-------------24.20 北凉-------------24.50 南朝-------------25.00~25.20 北魏-------------30.90 唐---------------29.71~31.20 北宋-------------30.80~31.70 南宋-------------27.00~28.30 明---------------34.50~3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