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漆器

花の物语· 2011-10-7 02:45 阅读 2502 评论 0

黑漆嵌螺钿牡丹诗文案(明代)


黑漆嵌螺钿牡丹诗文案明万历 16.3×58.3×36.3厘米


  漆案为有束腰三弯腿式,木胎披麻,形制精巧典雅。漆案表面髹黑漆嵌螺钿,内里髹朱漆,漆面断纹明显。嵌螺钿成牡丹、竹叶、山石和蝴蝶图案,山石嶙峋,竹叶道劲,枝叶舒展。布局疏密有致,层次清晰。右上角嵌螺钿:“浓态带笑迎人面,国色天香蝶不来。万历。”束腰及腿足处饰折枝花纹。该漆案诗画结合,如幅完整的图画,为明万历年间漆器嵌螺钿器物之精品,且历经400余年保存完好,极为难得。

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

  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战国早期。此盒形似鸳鸯,木质,空腹,背上有带钮小盖,可开盖注水。首颈与身榫接,可以转动,拔出后,榫眼可作出水口。盒身遍髹黑漆作地,以朱、金两色漆描绘出鸳鸯的外部器官和羽毛,并在腹部两侧绘图画两幅。左腹绘撞钟击磬图,右腹绘鼓舞图。该盒造型逼真,彩绘细腻,漆画感人。

容酒“四斗”的漆画枋

 

 

 

  规格: 高51.5厘米

  年代: 西汉

  质地类型: 漆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收藏地: 湖南省博物馆

  漆画枋197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木胎斫制,方口,体有方棱,方圈足。器表绘朱红或灰绿花纹。盖上四钮为橙黄色,盖顶朱漆绘云纹组成的米字形图案。口沿上绘朱红色鸟头纹,颈绘朱红色宽带纹和勾云纹,上腹部为朱红、灰绿相结合的云气纹,下腹饰红勾云纹,圈足上饰一道宽带纹和一周鸟头纹。器底朱书“四斗”二字。

  白酒、米酒皆可盛

  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许多遣策,其中一七二号竹简记载“漆画枋二,有盖,盛白酒”,一七三号竹简写有“漆画枋一,有盖,盛米酒”,一七四号竹简说“漆画枋一,有盖,盛米酒”。经查验出土文物,漆画枋内确还留有酒滓。这说明,“漆画枋”确为酒器,原器内盛有白酒和米酒。

  枋与钫同为一族

  枋与钫,为一种器类,仅质料不同而已。河北省满城汉墓中就出土有铜钫,形制和容量皆与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漆画枋相同。枋(钫)大致是战国中晚期开始流行,在西汉早期较常见,但到西汉中期以后,在中原地区就很少见到了。

  中国古代的白酒和米酒

  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遣策记述,墓中的四件漆画枋分别盛有白酒和米酒。所谓白酒,有人说是久储澄清的陈酒,《周礼·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郑玄注:“昔酒,今之酋久白酒,所谓旧漆者也。”另有人说应是指反复重酿之酒,《一切经音义》引《通俗文》说“白酒曰醝”,晋人张华《轻薄篇》有“苍梧竹叶青,宜城九酝醝”之句,九酝醝很清淡,像白水,故称白酒。张衡《南都赋》说“酒则九酝甘醴,十旬兼清”,曹操献“九酝春酒法”时也说“臣得法,酿之常善,其上清,滓亦可饮”。至于米酒,据认为可能即是醴酒。《北堂书钞·酒食部》引《韩诗》、《汉书·楚元王传》颜师古注,皆说醴为甜酒,少曲多米,即今之醪糟,故称米酒、米酿。